武汉工程大学|荆门化工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
通知公告
我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
2023年度武汉工程大学荆门化工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开放课题申报指南
发布时间:2023-08-21
  |  
阅读量:
  |  
来源: 未知

 
一、研究院简介
        武汉工程大学荆门化工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为强化荆门市化学化工与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再生资源利用与节能环保、磷石膏综合利用等产业科技支撑,发挥武汉工程大学在技术研发、科技成果和专家团队等方面优势,推动荆门市相关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与新型产业发展所建立的服务地方的特色研究院。为促进学术思想和人员的广泛交流,研发和发展相关产业化成果,培养科学研究人才,提高研究院的影响力,特设立开放基金,资助有关人员从事相关产业化的研究。
 
二、开放基金优先资助方向
        2023年度的开放基金将重点针对荆门市化工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围绕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发展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先进工艺和高价值产品,以及荆门特有的累托石资源产业化应用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研究设置研究课题。优先资助方向如下:
1. 累托石基多功能催化剂研发及产业化
        针对荆门特有累托石矿产资源的特点,采用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的累托石天然矿物为原料制备高性能累托石基催化剂,用于替代目前以高岭土为原料的石油化工用催化剂制备工艺。改进常规分子筛催化剂的合成工艺方法,结合原位水热法和无溶剂法的优点,以累托石为原料绿色高效地合成出分子筛类催化剂;采用离子修饰改性、无机聚合物复合等方法提升累托石基催化剂的物化性能和催化活性、选择性;制备出具有活性大、定向性好、转化率高、热稳定性好、抗重金属污染性好等优点的石油化工行业与生态环保领域专用累托石基催化剂,并探究累托石基系列催化剂在加氢裂化、加氢精制、催化重整等石油化工典型反应中的性能,为实现区域化工行业发展提供绿色技术路线。
2. 医药中间体对甲砜基苯甲醛合成方案设计及工艺优化
        针对传统方法制备对甲砜基苯甲醛存在反应温度高,溴素易溢出造成污染,腐蚀设备,且产品收率较低等问题,设计开发对甲砜基苯甲醛的合成路线,优化工艺流程,完成对甲砜基苯甲醛合成路线设计、小试及中试,获取反应进程监控、反应条件控制、产品分离纯化、产品质量控制、原材料回收利用、三废处理等环节的关键技术,提出原料易得、操作简便、成本低、收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对甲砜基苯甲醛合成方案,并完成相关实验验证,建立工业化流程。
3. C9芳烃高效重整关键技术研发
        面对国家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精细化发展的趋势,研究重整C9芳烃综合开发应用的关键技术,特别是针对以重整C9芳烃为原料,开发高纯均三甲苯制备工艺的技术;研究经初步分离的重整C9芳烃中均三甲苯与甲乙苯的高效分离关键技术及偏三甲苯与均三甲苯的转化关键技术。开发出以重整C9芳烃为基本原料制备高纯均三甲苯的实验室工艺和技术
4. 化工在线检测新技术与装备研发与产业化
       化工类企业在线监测技术是利用各种仪器设备和信息技术,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重要设备、环境污染物等进行实时或定期的监测和分析,以保障生产安全、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能源资源、减少环境影响等。现有的化工在线检测技术存在技术瓶颈,如仪器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精确度、灵敏度等需要进一步提高;部分参数或组分难以实现在线监测或需要复杂的样品前处理;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等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质量不高、数据量过大、数据安全风险等。因此应加强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发,推动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提高仪器设备的性能和适应性,开发更多适合化工行业特点和需求的在线监测方法和设备,提升化工在线监测技术的国际水平和竞争力。
5. 化工新材料行业成果转化数据库平台建设
       我国在新材料领域取得了一批原始创新、极具应用价值的重大成果,但还需通过后续验证、应用、推广的成果转化阶段,形成新产品或新工艺。新材料领域成果转化本身具有周期长、风险大、不确定性高的特点,我国起步较晚,有别于国外的研发体系与产业基础,无法直接套用国外如美国耶达或德国弗朗霍夫学会等已有的成熟技术转化模式和理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化工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构建成果转化数据库平台,是提高化工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解决我国化工新材料卡脖子应用的有效路径之一。该化工新材料行业成果转化数据库平台建设将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转化效率和成功率,将实验室的基础研究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 
6. 磷石膏/磷尾矿基土壤调理剂研发与产业化
        针对磷尾矿堆存现状,研发以磷尾矿为主要原料制备钙镁硅肥及土壤调理剂的关键技术;针对不同类型土壤,筛选适宜的土壤钝化剂并与制备的磷尾矿基复混肥料或土壤调理剂进行优化配置,制备出新型调理型钝化剂,研究其对元素缓释和典型重金属阻控效果及作用机制,优化产品制备,形成基于磷尾矿肥料及矿物钝化剂为主要原料的新型调理型钝化剂制备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生产路线。
7. 重交型磷石膏道路基层材料的组成设计与耐久性研究
       针对磷石膏堆存量大、环境污染严重、强度低、遇水膨胀,在道路工程应用方面的局限性等问题,开发磷石膏低成本无害化及品质提升处理关键技术,研发稳定磷石膏道路基层材料的有机/无机胶凝体系,实现重交型磷石膏道路基层材料耐久性提升目标,达到重载交通承载等级要求(一级公路以上)。
8.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化工园区安全监测关键技术研发
       化工园区是国家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引领国内GDP的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化工园区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与周边边界污染纠纷日渐增多,急需信息化手段辅助化工园区管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化工园区安全监测关键技术研发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开发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化工园区可使基础设施完备化、生产工艺自动化、物流运输流程化、园区管理智能化,技术上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和应急指挥调度最优化算法模型,期望解决危化品等特殊车辆的准确定位、轨迹追踪、偏移预警的难题,在危货作业管理中加入三威实时监测系统,为化工园区的智能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9. 化工压力容器的实时监测和数字孪生关键技术研究
       在小开口孔径的化工压力容器的内部物理尺寸检测层面上,研究从检测技术到装置实现的先进光电感知技术,实现对压力容器内部空间的精密测量;在实时监测层面上,对在用化工压力容器的多个动态维度尺寸进行实时监测,研究化工环境下的压力容器外部维度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实时监测技术;在数据分析和呈现层面上,完成压力容器的数字孪生建设,并用以分析压力容器的应力,预警异常情况,研究化工压力容器的数字孪生模型建设和运行关键技术。
 
三、申请条件及要求
1.在上述优先资助领域有良好研究基础、具有博士学位,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均可在《指南》规定的范围内提出资助申请。申报时必须与本研究院固定研究人员合作申报。
2. 研究院对基金课题申请书进行初审,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将不予资助:申请手续不完备、申请书填写不符合规定的;申请者不具备课题研究能力,或缺乏基本研究条件的;研究内容不符合基金资助范围,或与同类研究重复的;明显缺乏立项依据,或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明显表述不清,无法通过初审的;申请经费过多,超出研究院基金资助额度的;目前正在承担本研究院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尚未结题的。
3. 申请人申请的课题获批资助后,在项目研发期间必须保证研究团队成员常驻荆门研究院,每年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研究团队派驻1-2名研究生驻荆门研究院开展研究工作1年以上。
 
四、申请程序和注意事项
1. 本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请受理截止日期为2023920
2. 申请人需填写“武汉工程大学荆门化工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开放基金申请书”。申请书模板可从附件直接下载,项目申请书及附件材料不得涉及国家秘密。经所在单位同意后,加盖所在单位公章后于2023930前邮寄一式两份纸质版给研究院(逾期不予受理),同时提交电子版本给联系人邮箱。
3. 基金课题研究开始时间为2023年10月,期限为2年。课题负责人应于第二年10月份向研究院提交《开放基金课题中期进展报告》。课题研究期满,须在项目结题后1个月内报送《开放基金课题结题报告》、相关成果复印件
4.申报项目将按照《武汉工程大学荆门化工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开放基金课题管理办法》,组织相关专家评审,确定资助项目和金额。获批项目研究院将直接通知申请人,未获批项目将不再单独通知。课题获批者应与研究院签订合同,在收到项目批准书和任务书1月内将课题任务书签字盖章后寄回研究院,获批资助经费将按进度汇至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
5.开放基金项目的有关论文、专著等成果,均应标注“武汉工程大学荆门化工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成果由武汉工程大学荆门化工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基金获得者及其所在单位共享。论文发表须与申请书研究内容相关,否则不能视为课题成果,不予验收结题。
6.考核要求:根据合同任务书的合作研究计划按时完成结题报告,除按照任务书规定的技术指标完成研究任务外,每个项目须以荆门研究院和荆门市合作企业名义申报专利2-3项;申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项以上;联合申报省部级平台1个。
7. 课题获准者按合同计划执行项目研究工作,接收研究院的检查和监督,经费使用须符合依托单位的财务管理规定和武汉工程大学荆门化工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经费使用相关管理规定,专款专用。申请者对已资助课题不执行课题管理的有关规定,或不认真开展研究工作,未取得任何研究成果的,或在研究院资助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存在科研不端行为的,研究院将终止项目资助,并有权要求退还相关研究经费。
 
五、本指南最终解释权归武汉工程大学荆门化工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
 
六、联系方式与通讯地址
        联系人:张老师
        电话:0724-6900168,0724-6900198
        Email:jm_yanjiuyuan@163.com
        地址:荆门市漳河新区深圳大道88号荆楚科创城科技研发中心A座5层
        邮编:448124

2023年武汉工程大学荆门化工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开放基金课题申请书
2023年武汉工程大学荆门化工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开放基金课题任务书
2023年武汉工程大学荆门化工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开放基金课题中期进展报告
2023年武汉工程大学荆门化工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开放基金课题结题报告